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4-09-05 08:33:21
“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”——这一句流传极广尽人皆知的口语,源于陈子昂的《登幽州台歌》,这是一首沉郁悲壮、风骨矫拔的抒情名作。
陈子昂(658-699)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四川射洪县)人。文明元年(684)进士。曾任秘书省正字、右拾遗。为人豪侠慷慨,刚直不阿。屡次上书武则天,指陈时弊,反对滥刑、黩武,主张“安人”、“任贤”,言词峻切。因而遭到冷遇,又曾受诬入狱。先后随军北征同罗、仆固,东征契丹,亦备受压抑。在朝郁闷不乐,辞官退隐乡里,复遭迫害,再度入狱,自殒身亡。(韩理洲)
伯玉于诗标举汉魏风骨,强调兴寄,反对柔靡之风。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。
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
开首二句用两“不见”发端,紧切题中的“登”字,起笔突兀,写出了居高临下的情势。但是,诗人没有就顾盼之间目触的具体物象进行描写,而是深入一层纵览了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,表现了理智的洞察。诗人在这里所说的“古人”,就是他在《蓟丘览古》七首中所钦慕的礼贤明君燕昭王和振兴乾坤的乐毅之类的人物。“来者”是指后世的明君和豪杰。诗人在《郭隗》)一诗中曾说:“逢时独为贵,历代非无才。”通过回首过去展望未来,点明了自己的悲剧就在时不我与,无法机遇明君。“念天地之悠悠”,转换角度,写宇宙与自身的矛盾。“天地”,是仰望和俯视所见。“悠悠”,形容天长地久。用“念”字领起,概况了宇宙无穷、人生有限、时不我待的感慨。“时不我与”和“时不我待”的反思,为末句写外形的孤独悲愤蓄了势,末句又形象地揭示了内心世界,从而深化了意境,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。(韩理洲)
诗人通过对时空的思考,揭示了自身与历史和宇宙的矛盾,剖露了壮志未酬、忧愁深重的内心世界。
明人黄周星《唐诗快》:此二十二字,真可以泣鬼。
在齐梁以来的诗坛,它犹如一声洪钟巨响,振聋发聩,率先唱出了雄浑的盛唐之音。
明朗刚健的千古名篇,语言苍劲奔放,视野开阔,意境雄浑,前两句是俯仰古今,写出时间的绵长;第三句登楼眺望,写空间的辽阔无限;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。这样前后相互映照,神韵飞动,格外动人。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三八文章网 闽ICP备2024058912号-13